2024-04-17 04:21:34

时尚观察 | 穿穿“汉服”又有什么关系?
来源:http://www.vifo.com.cn/article_view.asp?id=2484
  从苏州大学生穿着“汉服”祭奠屈原(2006年5月31日中新网)引发各式各样的争议开始,到“苏州私塾先生上书建议‘汉服’应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的“感谢”(2006年6月26日中新网),穿“汉服”的风波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程度。拥护“汉服”的人们已经将“汉服”的价值重新提炼,将其定义为一种文化遗产,而并非只是以前人们所非议的追寻什么。从这种变化看,我们是不是应该用一种平和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原本并不复杂的问题呢?

  实际上,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看,服装应该比戏剧等口头艺术更加具体,因为服装在变化过程中比语言更稳定,更加有迹可寻。但我们却很少提出对服装文化进行保护的措施,以至于服饰文化在其他文化种类面前显得有些模糊,甚至微不足道。所以当有人提出“汉服”文化的概念时,很多人难以接受,再加上有些人略显偏激的做法,甚至招来大部分人的反感。可从人类文化发展看,代表一个民族特点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流传的只有语言文学、建筑、服饰这屈指可数的几项。既然评剧可以保护,那么服饰为什么不可以作为一种遗产(实际上也是一种遗产)来进行保护呢?

  从流行潮流方面看,其实穿的形式并不十分重要,一些几年以前我们视为“异类”的服装现在我们不也都穿上了吗?我们也没有必要给它加上太重的任务,想进行文化研究的就拿它当研究对象,想追赶潮流的就把它与“比基尼”同等看待。人们没有必要用异样的眼光来斜视这本来不应当承担太多重负的服饰,人家外国的环保人士一着急还裸奔呢,要是你看见还不气死?

  我们可以适应唐装,我们可以接受“比基尼”,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试着接受“汉服”,让它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生长呢?如果有它生存的土壤,就让它生;如果没有它生长的空间,就让它灭。就像以前的蝙蝠杉、喇叭裤,让它自己去好了。

  所以,从文化角度上讲,保护“汉服”是一种必要的选择;从流行的趋势上看,穿穿它也没有太大的过错。那么,让那些想穿穿“汉服”的人穿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