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7 12:35:45

行业大话 | 谁来维护中国服装商誉?
来源:http://www.vifo.com.cn/article_view.asp?id=3118
  “国际品牌名气大,衣服好卖。如果要我们等到自己的牌子有名了好卖的那一天,我们早就破产了。”上海青浦区某镇制衣厂一位蒋老板在电话里向记者坦承“制假”之诱因。

  创牌的成本有多高? 

  国产品牌“白领”服饰有限公司CEO董震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品牌创立初始,前往国外采集流行资讯、观看国外时装或面料展览,此趟开销约需10余万元;此后,选面料运回国内的空中运输费不下7万—8万元;紧接着,重金聘请著名设计师协助公司内部设计师共同研究、设计款式,而培育一个好设计师的费用起码在100万元以上;产品成型后,企业的宣传册制作约花费60万元,而投放广告的费用则基本保持在销售额的4.5%—5%左右。“公司创立10年来,市场调研花费几十万元,广告投入则超过两个亿。”如果再加上600余员工的工资,一个品牌培育的成本大致在2.15亿元左右。“这还只是一个10岁的本土品牌,更别提那些世界知名品牌了”。  

  商誉尽失的危险  

  服装企业家们一般都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资金优势没有形成前造就品牌是很困难的。况且,一旦有新材料出现或资金链出现问题,企业坍塌的可能性颇高。于是,许多中小服装企业放弃了创牌,选择了贴牌甚或冒牌。  

  “而假冒名牌服装对于我们本已脆弱的民族品牌而言,它就像一记重拳,毫不客气地打在我们脸上,假冒市场给服装业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忧心忡忡。  

  在不久前结束的全球纺织经济论坛上,欧洲代表团成员反复提及“中国大量服装涉及侵犯知识产权”一事。“中国生产的服装已占全球市场1/5,是无可争议的服装生产大国。可缺少和国际品牌相抗衡的男女装品牌不说,却在‘假冒’上‘出了名’。”  

  假冒市场的存在与繁荣确实有让中国服装“商誉尽失”的危险。陈树津分析,一方面,商誉是一个长期积攒的过程,诚信是树立品牌的先决条件,可“当人家见你第一面时,脑海中闪过的是一件件假冒产品,其结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国外也易借“假冒”实施特保条款来限制我国服装出口。再者,假冒产品对一些尚在培育中的民族品牌伤害颇深,不仅影响到其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也间接影响到出口贸易。  

  公共服务的空位  

  但是消除假冒产品不是服装企业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以及行业协会对民族品牌的支持、引导和服务缺一不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坦言。  

  如果倒退10年,提到假冒服装,自然首推福建石狮。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里还只是一个以家庭作坊模式为主、大量仿冒服装云集之地。短短15年间,石狮孕育出了七匹狼、柒牌、爱登堡、斯得雅等著名本土品牌,成为国内第一个休闲服装名城。  

  “当时如果单凭中小服装企业的力量根本无法突破经营管理、品牌运作及人才匮乏的瓶颈,”石狮市委书记李建国告诉记者,“这时就需要**帮助其建立一个完善便捷的销售网络和信息平台,比如举办服装展示会、建设大型服装城等,为企业创造商机。”  

  七匹狼总裁周少雄也向记者表示,创业初期,大家可能只有“商标”概念,即生产一批服装贴上别人的商标以顺利完成交易。“不过,当资金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企业也会自发地产生树立品牌的念头,如果**再助弱小的企业一臂之力,企业当然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正在尝试迈出“支持、引导、服务”中小服装企业的第一步。协会计划协助福建、浙江、江苏等地组建68个服装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共包括14个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基地和54个市、镇特色基地,协会将着重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公共服务体系。陈树津透露,我们的目的旨在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先建立“区域品牌”,再在区域品牌内部创造企业个体品牌。